• banner1-1.png
  • banner1-4.png
  • banner1-5.png
1.jpg
当前位置: 党建网首页 > 新版党建网2016 > 党建论坛
王厚明:品味大国工匠的“三敢”精神
发表时间:2017-04-17    来源:党建网字体[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被誉为“以国为重的大国工匠”的徐立平,参加工作30年来,一直从事极其危险的航天动力燃料微整形工作,多次经历生与死的考验,以“三敢”精神竭诚奉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当选“感动中国2015年度人物”,2017年中央宣传部授予“时代楷模”荣誉称号。

  敢于牺牲的境界彰显爱国之心在新一代预警机、舰载机、战略核导弹等这些国之重器的背后,有着不为人知的危险工作。给发动机固体燃料进行微整形,操作人员犹如躺在炸药包上,一旦刀具不小心碰到壳体,或摩擦发生静电放电,就会瞬间引起燃烧甚至爆炸,操作人员逃逸的机会几乎为零,而徐立平就是这样天天与火药打交道的人。

  母亲的同事在药面整形中烧掉整个手指,同年进厂的同事在一次作业碰到发动机壳,导致爆炸牺牲,一些人陆续调离岗位,但这些都没有让徐立平动摇。工作30年,他用无数次钻入火药堆、每次第一个打开发动机壳的行动诠释着爱国忠诚。

  1989年,一台即将试车的重点型号发动机火药出现裂纹,徐立平主动请缨加入挖药突击队。在狭小的发动机药柱里,一次只能坚持十来分钟挖四五克药,每次爬进火药堆精神压力都很大,除了铲药的声音,都能听到自己的心跳声。休息时,头晕、恶心、呕吐、腰疼,盖过了恐惧。

   由于长年一个姿势雕刻火药,加之火药中毒后遗症,徐立平双腿一粗一细,还患上了脊椎炎,双腿疼痛无法行走。在儿子的记忆中徐立平从来不陪他锻炼多玩耍,妻子梁远珍也劝他换个安全点的工作,但徐立平每次都婉言拒绝。

  “刀刀保精细,丝丝系安全”凸显时代“刀锋”;“抬望航天梦,俯刻匠人心”映衬大国“匠心”,在徐立平班组张贴的这些口号,正是“以国为重的大国工匠”的人生写照,他们仰望星空,将忠诚融入火药,他们俯拾危险,把担当凝于刀尖,书写了“大国工匠”爱国奉献的壮丽篇章。

  “敢当标尖”的执着凝聚报国之志药面整形迄今仍是一项世界性的难题,再精密的机器依然无法完全替代人工。由于推进剂燃面的精度直接决定导弹的精准射程,最大误差仅有0.5毫米,而徐立平雕刻的精度不超过0.2毫米,还没有两张A4纸厚,堪称完美。如此精准又极度危险的工作,是徐立平从0.5毫米,0.3毫米,0.2毫米……一遍遍地跨越门槛走向精湛的,全中国只有不到20个人可以胜任。

  铲少了可能迟缓工期,铲多了可能造成产品报废,在只能半躺或半跪的发动机壳狭小空间,推进剂散发的刺鼻的气味,还伴随着缺氧和精神的高度紧张,就是在这种环境和压力下,徐立平凭着过人的胆识和执着的钻研,归纳出了“用力均、力度小、厚度小”九字操作规范,练就了仅用手摸一下就能雕刻出符合设计要求药面的绝活。

  神舟飞船逃逸塔动力系统发动机装有两吨推进剂,设计在0.6秒全部燃烧。他如履薄冰、精益求精,手一摸就能感知平整,刀一动就能准确到位,高标准地完成了微整形任务。

  高精尖的追求,危险难的担当,正如徐立平所说是作为工匠应有的一种精神、一种态度。这种精神就是对工作追求精准的认真钻研、追求精细的一丝不苟;这种态度就是对待任何事情都高标准严要求,有极端负责的严谨、不畏艰险的坚守。

  敢为人先”的追求托举强国之梦徐立平并没有满足于个人技能的过硬,而是追随科技的前沿行走,在研发整形刀具和发动机机器整形上敢为人先、锐意创新。

  为了提高工作效率、杜绝安全隐患,徐立平根据各种类型药面的整形要求发明了30多种整形刀具,有两种获得国家专利。其中,以水果削皮机为灵感设计的专用刀具,单个产品的整形效率提高了50%,被单位命名为“立平刀”。

  近年来,数控整形技术逐步进入药面整形工序的视野。徐立平再次担当起我国首台整形机的实验和程序编制任务,只有中专文化的他主动报考相关函授班,认真掌握CAD制度和计算机语言。白天反复琢磨方法,晚上通宵计算参数,用一个多月时间完成了某型号发动机整形参数的编写,并针对其特殊型面设计了专用刀具。他带领实现的数控整形机在火箭发动机药面修理工序填补了行业空白。

  在徐立平的带领下,班组先后完成了30多项技术革新,数十种导弹发动机数控整形技术应用,班组80%以上的型号整形实现了远程操作,并向移动式整形机发起新的超越。

  从一名普通技工学校毕业生到航天特级技师,徐立平30年的成长历程彰显着爱国理想,充满着报国情怀。他与最危险的火药为伴不畏惧,与最尖端的科技为伍不懈怠,用精湛之功助力神舟飞船、嫦娥卫星的精彩遨游,用创新进取呈现国防科技和国之重器的精彩亮相。(作者单位:浙江省军区嘉兴市秀洲区人民武装部)

  (责任编辑:王玥芳)

网站编辑:王高林
>>
思想理论
>>
党建论坛
>>
党史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