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1-1.png
  • banner1-4.png
  • banner1-5.png
  • 1.jpg
  • 孙寿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须坚持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
    发表时间:2019-10-29 来源:党建网微平台
    字体:[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导 语】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因此,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党和人民的一项重要事业。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并提出“八个相统一”教学要求。“八个相统一”言简意赅、深刻精辟,为推进新时代思政课建设指明了方向。理论强党本期策划将深入解读这一教学要求。今日刊发坚持“八个相统一”系列文章之五,敬请垂注。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须坚持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

    孙寿涛

     

      【作者简介】孙寿涛,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导,一直从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教学工作,从事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方面的研究工作,主持天津市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工作室”(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主持教育部课题二项。在《马克思主义研究》《教学与研究》《国外理论动态》《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学术交流》等期刊上发表论文三十余篇。 

     

      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源于马克思主义内在的解释世界与改造世界的根本特质,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根本要求,体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既要强调传承真理,培养具有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的理论型人才,又要凸显其行为指导意蕴的价值观引领作用,培养具有创新发展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时强调,“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用科学理论培养人,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习总书记这一重要论述,既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具体运用,也是对思想政治教育基本规律的科学把握,为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何要坚持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渠道,是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主阵地。坚持理论性与实践性的有机统一,是新中国成立70年来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光荣传统,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要求。

      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是新中国70年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光荣传统与基本原则。新中国成立伊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关于文化教育政策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教育方法为理论与实际一致,明确要求高校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做到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不能空讲理论而脱离实际。因此,新中国一成立就开设“新民主主义论”这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此后,又结合实际开设“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等课程。

      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还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要求。马克思主义本身就是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学问,思想政治理论课不能只强调理论性而忽视实践性。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强调,学习理论要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要在实践中去检验认识的真理性,去体验真理的指导,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是认识发展的必然规律。实践环节既是对理论认识的验证,更含情感信念的强化,和理论教育环节相辅相成。思想政治理论课不能因为定位是理论课就为理论而理论,故作高深,脱离实际,一定要在大众化上下功夫,在联系实际上下功夫。

      同时,我们也不能走向另一个极端,只强调实践性而轻视理论性。我们不能用日常的思政教育活动代替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也不能用政治教育运动代替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的教学。“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动”,没有系统的理论学习作为基础和前提,必然会使所谓实践停留在肤浅的感受层面。理论源于实践又高于实践,是对实践的高度概括和总结。理论是不能用简单的体验感受来代替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需要学理性,需要从不同角度和层面,给学生以全面的理论感受和认知。为此,要通过系统的课程体系和优秀的教师队伍,给学生讲授完整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坚持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的重要意义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关乎人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发展的核心课程,立足实践基础、结合时代特征,内化思想观念、注重价值引领,涵养行为习惯。坚持理论性与实践性的有机统一,是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实效的重要保障。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缩减理论的距离感。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属性,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中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都是在实践中产生,并不断进行理论升华的结果。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只是从理论层面进行讲解,则会使学生对科学的真理存在距离感,难以让真理入脑入心,从而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创新,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理论传授建立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之上,丰富教学内容,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将理论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教学相结合,增强理论之于学生个体的亲和性与真实感,切实缩减科学理论与学生间的距离,促进个体对理论的吸收与认同,推动学生将课堂理论内化于心,并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外化于行。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提高学生的获得感。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是教师的“独角戏”,而是师生情感共鸣的“双边对话”。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一要做到靶向讲解,有针对性地为学生答疑解惑。青年大学生正处于人生的“拔节孕穗期”,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思想上存在诸多迷茫与困惑,要有针对性地“滴灌”,立足实践开展理论教学,对学生个体存在的思想问题予以针对性的理论指导。二要做到关切现实,帮助学生解答实际问题。科学的理论来源于鲜活的社会实践,只有将科学的理论应用于对现实问题的指导与解释之中,才能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真正价值。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重视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又注重对学生实际问题的关切,围绕学生、服务学生,以学生为本,聚焦其所思、所想、所盼、所求,使理论教育与学生需求合拍对路,满足学生成长需求与期待,切实增强学生的获得感。

      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堂的时代感。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不仅要追求提高抬头率、听课率,更要追求增强吸引力、感召力。时代性是增强课堂吸引力的重要因素。若思想政治理论课与时代脱节,教学内容滞后僵化、教学方法陈旧,不但难以达到预设的教学效果,还会给思想政治课打上负面标签。思想政治教育只有不断与时俱进,才能真正发挥其立德树人的育人作用,体现自身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思想政治理论课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助于推动教学内容与社会现实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赋予课堂教学以鲜明的时代性,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与时俱进。在教学内容上,既能够向学生揭示事物的规律及社会发展的历史趋势,深入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又具有明确的实践指向,帮助学生正确了解当前形势下的国情世情党情,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教学方法上,新媒体新技术走进思政教学课堂,以更灵活、更生动的方式展开思想政治教育。只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才能做到以实践立论,才能实现传统教学方式与现代网络技术的深度融合,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时代感。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如何做到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 

      新时代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就要做到紧密结合社会实践,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就要做到直面现实,直面问题;就要发挥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的协同;应用新技术,建设新平台,切实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 

      (一)坚持在结合社会实践中深化理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宣传和教育研究的主阵地,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是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首要保证。理论源于实践,并在新的实践中,研究新问题、总结新经验,从而实现理论的新发展。要通过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进一步结合,切实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不断发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切实承担起深入研究、系统阐释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任务,结合时代特点,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注入活力。

      (二)坚持在直面现实中深化问题研究。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是书斋中的思辨哲学,也不是宣传口号。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主要内容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突出的现实性,其理论内容源自丰富伟大的社会实践,因此,理论讲授要以直面现实为根本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一要深化对社会问题研究。立足社会,直面问题,做到“加强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系统总结,加强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以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等领域的分析研究,加强对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研究阐释,提炼出有学理性的新理论,概括出有规律性的新实践”。二要深化对学生实际问题的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是做“人”的工作,有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要从学生困惑的问题讲起。这就需要深入学生的思想实际进行研究,及时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准确引导学生的思想发展。面对学生的问题困惑、理解偏差、错误倾向,教师应及时有效地解答、引领、纠偏,引导其正确看待外界各种社会问题和思潮,帮助其在人生关键的“拔节孕穗期”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头脑,立鸿鹄志,做奋斗者。

      (三)坚持在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的协同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时指出,要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离不开教师的主导,同时要加大对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的研究,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统一体,教不是简单的给予,学也不是简单的接收,教学过程要成为一个思想双向流动的过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一方面要增强教学的内在说服力,要增强对理论的研究阐释,以理服人,让思想政治理论能够真正彰显出其自身魅力,深入学生内心;另一方面,要增强教学的外在感染力,用鲜活、生动的实践教学推动学生参与课堂、实践课堂,做到思想政治教育讲方法、有温度。面对思维更加活跃的新时代青年,要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想实际,聚焦并及时回答学生普遍关心关注的理论和现实问题,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创新教学载体。既重视以理服人,也注重以情感人,把“大道理”转化为“小故事”,以小见大,借事说理,以理说事,让有意义的内容有意思,让有深度的理论有温度。只有这样,才能打造“一方有所呼,另一方必有所应”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堂。

      (四)坚持借力融媒体打造实践育人平台。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是新时代增强思想政治理论工作有效性、时代感、吸引力的必要手段。在“互联网+”时代,要推动互联网与思想政治工作深度融合,创新理念思路、方法手段,建构思政工作新模式。一方面,要树立新媒体思维,加强传播思想政治理论的新媒体建设。利用“三微一端”等新媒体平台全方位多角度深入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形成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传播合力,引导学生广泛参与,进而确立其时代责任,承担其历史使命。另一方面,要构建完善的思政教育信息网络,利用网络新技术和新传播手段,做好课堂教学,打造第二课堂,比如积极打造“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资源平台”“思政云课堂”,运营相关微信公众号平台,录制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视频,构建名家名师全参与、课内课外全覆盖、线上线下全互动的立体式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体系,不断提升教学效果。

     

      总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要坚持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重视理论性,才能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讲清讲深讲透,帮助学生深刻认识和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使学生乐于学、学得进、学得好。重视实践性,理论联系实际,才能让科学的理论在实践中绽放智慧的光芒,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引导学生立鸿鹄之志,把“小我”融入“大我”,勇于担当时代使命,做新时代的奋斗者!

      

      【专家推荐意见】论文观点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思政课的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必然性,既有理论高度,也有现实针对性,对新时代增强思政课改革重要意义的学理性分析较为透彻;论文也从社会、学校、学生等多主体谈了具体思路,对新时代办好思政课具有现实启发意义。

      

      (理论强党出品,皆为原创,如蒙垂爱关注转发,务请注明转自党建网或党建网微平台,以免不必要的法律纠纷。) 

    网站编辑:白梦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