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1-1.png
  • banner1-4.png
  • banner1-5.png
  • 1.jpg
  • 王治东:提高对思政课建设性与批判性相统一的认识
    发表时间:2019-10-23 来源:党建网微平台
    字体:[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导 语】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因此,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党和人民的一项重要事业。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并提出“八个相统一”教学要求。“八个相统一”言简意赅、深刻精辟,为推进新时代思政课建设指明了方向。理论强党本期策划将深入解读这一教学要求。今日刊发坚持“八个相统一”系列文章之四,敬请垂注。 

    提高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性与批判性相统一的认识 

    王治东

      作者简介:王治东,东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兼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负责人。上海市思政理论课名师工作室负责人,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就如何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一关键课程作出了具体部署和指导。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对思政课建设提出了“八个相统一”的要求,即“要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坚持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

      理解“八个相统一”不能切割开来,“八个相统一”相互支撑、横纵交错,是一个逻辑整体。对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而言,“八个相统一”包含了教育主客体关系、课程性质定位、课程内容范围、育人形式方法、教育实施路径等要素。其中,“建设性与批判性相统一”与其他七个统一具有一致性,也就是说“建设性与批判性相统一”与其他统一关系平行存在;同时它也具有独特性、横切性,渗透于其他关系内容之中,贯穿思政课要素建设的全过程。建设性与批判性体现了“破”与“立”的两个向度,这两个向度相反并相成。

     

    一、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性 

      要想把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性,有两个层面需要厘清:一是必须充分认识建设性的相关要素;二是要把握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性的立足点。

      1.解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性要素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主阵地。关于建设性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两个维度:一是实体要素维度;二是关系要素维度。

      思政课实体要素包括学科体系、内容要素、师资队伍、教材体系、平台手段、思路教法等,这些都是思政课的重要方面。建设效果如何,关涉思政课的建设质量。其中,学科体系、师资队伍、教材建设是其中的关键性要素。

      关于学科要素。在高校思政课建设中,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地位非常重要。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不仅仅担负着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还肩负着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培养、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意识形态建设任务。另外它还面临着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人才的培养任务,具有积极的思政课反哺功能。

      关于师资队伍要素。培养专业型人才首先要拥有一支具备学科素养的教师队伍。在3.18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着眼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认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同时表示思政课教师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教师要具备价值导向能力、理论思维能力、科学研究能力以及教学能力,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独立思考能力以及思辨能力,在“教”与“学”中,培养出一批马克思主义的接班人。

      关于教材体系。教材是课堂的基础,是教师讲授的指南,也是学生学习的文本参考依据。好的教材既包含一门课程的学科知识、基本概念和一般理论,并体现这门课程的教学目的和独特方法,同时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成长规律和学习规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承担着政治方向和实践导向的功能。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教材建设,从国家层面组织强大的专家阵容参与编写、审定,教材建设也是“马工程”重要建设内容。使用统一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是思政课提升的基础,也是坚守意识形态阵地的基本需要。

      高校思政课各种关系要素的建设性也非常重要,各个实体要素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支撑,如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教材与课堂讲授的关系、教师教书与育人的关系、思政课与专业课之间的关系等等,都需要建设性的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关系要素与实体要素需要互为支撑,才能形成建设合力。

      2.把握好高校思政课建设性的立足点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性有两个立足点:一是坚持,主要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这是理论的守正;二是发展,着眼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容,重视理论的创新。

      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就要追本溯源,重视马克思主义的本义。一直以来,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与文本蕴藏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源和基础。思想政治课程建设须从理论的源头来研究和认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以及纲领性文件中的丰富思想成果。只有从源头上学懂弄通,真正领会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才能坚持理论的守正。当然,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是无视具体历史环境的变化和历史条件的更新,也不是完全照搬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或现成结论,而是要面对变化的时代特征,研判历史方位,把握时代脉搏,积极进行理论创新,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并结合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来指导实践。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不断发展着的理论,进行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要求。理论创新就是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的新视野、新境界,赋予马克思主义以新的内涵或形态;就是要不断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过程。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发展创新的理论成果,都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理论基础。

     

    二、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批判性 

      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批判性的理解,也需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具有的理论渊源;二是与主体选择能力相关。

      1.高校思政课批判性的理论渊源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批判性主要是指对各种错误思潮的批判。在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建立的过程中,马克思和恩格斯不断与各种错误思想作积极的斗争,批判黑格尔的唯心主义、批判费尔巴哈半截子唯物主义,对蒲鲁东主义、拉萨尔主义、魏特林空想社会主义等进行彻底批判,在破与立的过程中《共产党宣言》得以发表,科学世界观得以确立。自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马克思主义在发展过程中就没有停止过对各种思潮的批判和斗争,换言之,马克思主义就是在与错误思想作斗争的过程中不断发展起来的。

      思想理论课是将理论体系转化成教育内容的过程,通过课堂传授与价值引导,增强大学生的政治认同与坚定理想信念,关涉到培养什么人和为谁培养人的问题。因此,在新时代坚持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批判性,就是要划清真理与谬误的界限、主旋律与错误思想的界限。当代大学生是活跃的群体,也是各种思潮的受众与载体,各种思潮的辨析与引导需要思想政治理论课,需要教师以正确的政治立场,对各种错误思潮进行批判和对青年学生进行有效引导。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批判性是为建设性服务的。

      2.高校思政课的批判性主体要素 

      建设性与批判性背后都隐含了一个重要的主体,就教师而言,通过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来引导学生;就学生而言,通过思政课要树立是非观念,树立远大理想,具有远大抱负。因此,批判性最重要的方面是主体选择性,取决于主体的认知与选择能力。这是一种综合能力,主要有三方面的体现。

      一是对时代发展有认知力,要具有把握时代的能力。马克思、恩格斯一再强调:“我们只能在我们时代的条件下去认识,而且这些条件达到什么程度,我们才能认识到什么程度。” 对社会历史发展方向有正确的研判是抵御各种错误思潮能力的基础。黑格尔所言的哲学是思想中把握的时代以及马克思所言的时代精神的精华,都是将理论根植于时代之中,用理论反映时代精神,才能把握社会发展。

      二是对各种错误思潮有识别力,具有是非分辨能力。任何思潮都有其存在的基础,总是以一定的方式证明自身合理性,甚至是真理性。分辨真理与谬误需要有是非意识,具备理论识别力与是非鉴别力,需要有底气地对青年学生加强课堂引导,理直气壮地上好思政课。

      三是对时代之问的回答力,具有理论创新能力。批判是为了建构,“破”是为了“立”,批判性与建设性相统一就是通过批判达到建设。用强大的思想武器抵御外部侵扰,要有理论底气和理论创新能力,活学活用,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三、高校思政课“建设性与批判性相统一”的时代价值 

      在认识维度上,可以将建设性与批判性做单独理解,但在实践维度上,二者不可切割。要坚持“建设性与批判性相统一”,二者相统一符合认识规律,也具有现实价值。

      长期以来,世界发展模式和全球治理体系存在被强势话语恶意控制的趋势。在西方中心论的解释框架下,个别发达国家占据全球价值链的高处,主宰全球资本市场和金融体系,对世界财富实现占有和控制。经济上的主导权也架构了政治和话语等一系列的控制权,形成观念、制度和经济为一体的霸权态势,构造了一个以西方为中心、突出西方话语的发展模式。西方话语结构奉行的个人主义、精英主义、功利主义、自由主义顽固不衰,尤其近些年西方国家不断制造的政治“黑天鹅事件”和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让世界更加充满不确定性,思潮更加具有复杂性。

      新自由主义、保守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新民粹主义以及消费享乐主义在世界历史进程中此起彼伏、交叉渗透,呈现出愈发复杂的态势。因此,坚持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理清理论发展的障碍和藩篱显得非常重要。我们要继续坚持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性与批判性相统一,就是要引导广大青年认识真理、辨别谬误,勇于对各种错误思潮亮剑,善于用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去分析问题看待事物发展,从而在破中求立,实现立德树人这一目标。

      (作者系东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兼院长、教授)

     

      【专家推荐意见】正确分析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性与批判性相统一”与其他七个“相统一”之间的关系,对建设性和批判性做出了一定程度的解读。

      

      (理论强党出品,皆为原创,如蒙垂爱关注转发,务请注明转自党建网或党建网微平台,以免不必要的法律纠纷。) 

    网站编辑:白梦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