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1-1.png
  • banner1-4.png
  • banner1-5.png
  • 1.jpg
  • 张峰:让“一国两制”航船行稳致远
    发表时间:2019-08-05 来源:党建网微平台
    字体:[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导 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共产党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挑战与机遇并存。为帮助广大党员干部更好地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强党》栏目推出学习体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系列文章。依据《纲要》的章节拆分细化,邀请部分参与《纲要》编写的作者、理论专家和科研单位撰写导读文章,促进读者更加系统全面、融会贯通地理解《纲要》内涵,深刻把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做到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不断提高理论政策水平。今日刊发学习体会《纲要》系列文章之十七,欢迎品读。

     

    让“一国两制”航船行稳致远

    ——关于新时代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和平统一

    张 峰

      作者简介:张峰,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聘专家、特约研究员。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原副院长、党组成员、教授,山东大学统一战线学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国家社科基金会评审专家,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曾任中共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副主任、教授。

     

      习近平总书记曾把“一国两制”形象地比喻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和祖国和平统一的航船,提出推进在香港、澳门的实践和两岸关系行稳致远。船重千钧,掌舵一人。在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就是“一国两制”航船的掌舵人。他立足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系统总结“一国两制”实践的成功经验,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一国两制”实践的规律性认识,形成新时代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的基本方略,为“一国两制”航船行稳致远,提供了新的行动指南。《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第十六章是对总书记这方面重要论述的系统梳理。

      一、“一国两制”是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实现国家统一的最佳方案

      2017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明确讲过,中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坚持两点,一是坚定不移,不会变、不动摇;二是全面准确,确保‘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实践不走样、不变形,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确保“一国两制”方针不会变、不动摇。党的十八大,中央领导集体实现新老交替后,公众普遍关心中央对香港、澳门的方针政策会不会变。2012年12月20日在会见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央贯彻落实‘一国两制’、严格按照基本法办事的方针不会变”。之所以不变,首先在于这一方针具有重大的意义。“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是邓小平同志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问题而提出的战略构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国两制’是中国的一个伟大创举,是中国为国际社会解决类似问题提供的一个新思路新方案,是中华民族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的新贡献,凝结了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中国智慧。”这个伟大创举,在一个统一的国家内允许两种不同性质的社会制度长期并存,深化并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把和平共处原则运用于实现国家统一,创造了在一个国家处理内政问题的好办法;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用和平方式来解决的新范例。在新时代牢牢坚持“一国两制”基本国策,是实现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这一方针的实践成果证明没有变的道理。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以来,“一国两制”实践取得举世公认的成功:香港经济增长在发达经济体中位居前列,澳门跻身世界富裕城市前列,港澳居民享有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广泛的民主权利和自由。事实证明,“一国两制”是解决历史遗留的香港、澳门问题的最佳方案,也是香港、澳门回归后保持长期繁荣稳定的最佳制度。

      确保“一国两制”实践不变形、不走样。“一国两制”作为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前进,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这些问题解决不好,就会造成“一国两制”实践变形、走样。为此,需要全面准确理解“一国”和“两制”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国两制”是一个完整的概念,“一国”是实行“两制”的前提和基础,“两制”从属和派生于“一国”,并统一于“一国” 之内。在具体实践中,必须牢固树立“一国”意识,坚守“一国”原则。

      在台湾问题上,也存在着对“一国两制”的准确理解问题,集中表现为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坚持“九二共识”。习近平总书记认为,“九二共识”体现了一个中国原则,明确界定了两岸关系的根本性质。表明大陆与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两岸关系不是国与国的关系,也不是“一中一台”。虽然两岸迄今尚未统一,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从未分裂。两岸同属一个国家、两岸同胞同属一个民族,这一历史事实和法理基础从未改变,也不可以改变。

      二、把维护中央对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全面管治权和保障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有机结合起来

      中央全面管治权有效行使,特别行政区享有的高度自治权受到充分保障,是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后的成功经验。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必须把维护中央对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全面管治权和保障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有机结合起来”。正确认识二者之间的关系,是坚持“一国”原则和尊重“两制”差异的具体化,是推进“一国两制”在香港、澳门实践行稳致远的关键所在。

      中央对香港、澳门拥有全面管治权,是我国作为单一制国家必须有的权力。香港、澳门的高度自治权不是固有的,而是来源于中央的授权。早在设计“一国两制”之初,邓小平同志就明确表示不赞成“完全自治”的提法,指出:“‘完全自治’就是‘两个中国’,而不是一个中国。”在起草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时,他又强调:“切不要以为香港的事情全由香港人来管,中央一点都不管,就万事大吉了,这是不行的,这种想法不实际。”事实证明,邓小平同志很有预见性。近年来香港社会有些人鼓吹香港有所谓“固有权力”“自主权力”等,以“高度自治”为名否认或抗拒中央对香港的管治权,在各种敌对势力怂恿下发生了不少“事件”。为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任何危害国家主权安全、挑战中央权力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权威,利用香港对内地进行渗透破坏的活动,都是对底线的触碰,都是绝不能允许的。”

      实现中央全面管治权和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的有机结合,必须严格依照宪法和基本法办事,落实宪法和基本法确定的宪制秩序,把中央依法行使权力和特别行政区履行主体责任结合起来,完善与基本法实施相关的制度和机制。对香港社会在一些重大政治法律问题上缺乏共识的突出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香港是一个多元社会,对一些具体问题存在不同意见甚至重大分歧并不奇怪,但如果陷入‘泛政治化’的旋涡,人为制造对立、对抗,那就不仅于事无补,而且还会严重阻碍经济社会发展。只有凡事都着眼大局,理性沟通,凝聚共识,才能逐步解决问题。从中央来说,只要爱国爱港,诚心诚意拥护‘一国两制’方针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不论持什么政见或主张,我们都愿意与之沟通。”因此,要坚持以爱国者为主体的“港人治港” “澳人治澳”,发展壮大爱国爱港爱澳力量,增强香港同胞、澳门同胞的国家意识和爱国精神。鉴于在港澳相继发生的一些事件中充当重要角色的不少是青年,因此特别需要加强港澳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让青少年更多领略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更多感悟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救亡图存、发愤图强的光辉历程,更多认识新中国走过的不平凡道路和取得的巨大成就,更多理解“一国两制”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内在联系。

      三、探索“两制”台湾方案,丰富和平统一实践

      2019年1月2日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探索‘两制’台湾方案,丰富和平统一实践”,郑重倡议:“在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共同政治基础上,两岸各政党、各界别推举代表性人士,就两岸关系和民族未来开展广泛深入的民主协商,就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达成制度性安排。”这一新论断,具有理论的深刻性和实践的可行性。

      一是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来激励。新时代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需要找到共同的奋斗目标,这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是孙中山先生的夙愿,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夙愿,也是近代以来中国人的夙愿。”中国梦是两岸共同的梦,需要大家一起来圆梦。

      二是有独具中国特色的协商民主来运作。中华民族长期形成的天下为公、兼容并蓄、求同存异等优秀政治文化,培育出了协商民主的民主形式。习近平总书记将此运用于解决台湾问题。他认为,两岸长期存在的政治分歧问题终归要逐步解决,总不能将这些问题一代一代传下去。两岸中国人有智慧找出解决问题的钥匙来,这把钥匙就是协商民主。

      三是有“两岸一家亲”理念来引领。“两岸一家亲”,是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理念。习近平总书记说,“大家同根同源、同文同宗,心之相系、情之相融,本是血脉相连的一家人。”和平统一之后,台湾将永保太平,民众将安居乐业。有强大祖国做依靠,台湾同胞的民生福祉会更好,发展空间会更大,在国际上腰杆会更硬、底气会更足,更加安全、更有尊严。

      (理论强党出品,皆为原创,如蒙垂爱关注转发,务请注明转自党建网或党建网微平台,以免不必要的法律纠纷。)

    网站编辑:白梦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