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1-1.png
  • banner1-4.png
  • banner1-5.png
  • 1.jpg
  • 【党建锐评】多难兴邦:疫情过后的社会改变是对牺牲者的最好纪念
    发表时间:2020-02-24 来源:党建网
    字体:[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编者按】

      在农历庚子年新春佳节来临之际,湖北省武汉市等多个地区发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并迅速蔓延至多个省、区、市,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当前疫情还在蔓延,疫情防控面临不小的压力和挑战。这场战争注定是一场大仗苦仗硬仗,为切实加强疫情防控宣传引导,着力营造坚决打赢疫情防控战的良好舆论氛围,党建网微平台推出系列评论,敬请关注。

     

      多难兴邦:疫情过后的社会改变是对牺牲者的最好纪念

      特约评论员 方纲

     

      据国家卫健委官方消息,截至2020年2月22日24时,累计已有76936名同胞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2442位同胞在这场肆虐中华大地的病毒感染中不治。更让人痛心的是,截止到稍早前的2月11日24时,全国共报告医务人员确诊1716例,牺牲6例(包括2月7日凌晨病逝的武汉中心医院眼科李文亮医生)。而且,可以预见,在疫情真正结束之前,这些冰冷的数据还将不断上涨。这场突如其来的公共卫生危机,对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身体健康乃至国民经济都造成了重大威胁和破坏。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历史是最好的老师,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营养剂。只有深刻吸取疫情爆发的教训,深入总结抗击疫情的经验,在疫情过后深入推进包括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乃至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全面现代化等在内的各方面的改革和建设,才是对在疫情中不幸去世、在抗击疫情中英勇牺牲的人的最好纪念。

      疫情过后,全社会都更需检视饮食习惯。国家疾控部门和专业研究者初步判断,此次新型冠状病毒来源同SARS一样,都指向野生动物。即“病从口入”,是“吃出来的祸事”。然而出于猎奇好玩、进补养生、炫耀显摆等不同动机,社会上总有一部分人不仅自己进行野味消费,还请别人消费,从而成为这类人惠而不费、显摆自己能耐的一种流行消费方式和人际交往手段。小众范围内的野生动物被杀戮并搬上餐桌让人大快朵颐的同时,不仅带来了一定程度生物多样性的减少乃至某些物种的濒临灭绝,更糟糕的是触发了未知病毒由动物到人乃至人际之间的传播,仿佛打开潘多拉魔盒,大众的生命安全、身体健康受到巨大威胁,国民经济也遭到重大打击,整个社会难承其重。因此,杜绝舌尖对野生动物的任性需求,改掉国人“万筷齐发”、“热闹聚餐”的不良习惯,进而鼓励和提倡分餐制,是此次疫情给国人饮食习惯再次敲响的警钟。

      疫情过后,全社会都更需爱护医护人员。截止目前,全国各地派出的医疗队和医护人员,已经大大超过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医疗救援的调动规模和速度。救死扶伤,医者仁心,“我之唯一目的,为病家谋幸福”。冒着极有可能被感染的风险,始终战斗在抗疫第一线的全国各地的医护人员,是隔断病毒传播、救治感染病人、抚慰病人应激心理的最可爱的“天使”。然而,近些年各地却频繁发生病患及其家属辱骂、殴打甚至杀害医护人员等暴力伤医的悲剧事件。而疫情防控期间暴力伤医的恶性案例,不仅侵害了医护人员的人身安全,更是严重扰乱了疫情防控秩序。“国家的兴衰要靠科技、教育、医疗,所以要引导年青人树立正确的人生导向,不要一味追崇演艺明星,要树立全民崇尚医生、科学家、教师、军人的社会风气,他们是支撑民族复兴的脊梁”。李兰娟院士的话是对青少年确立什么样人生导向、弘扬什么样社会风气的谆谆告诫。

      疫情过后,全社会都更需维护政府公信。在盛会期间惯性屏蔽负面舆情、惯性报喜不报忧以便营造出一片祥和的氛围,成为一些地方政府的惯性思维和不成文规定。“如果一个社会只允许一种声音表达,那么这种声音一定是谎言”。非常遗憾的是,武汉市疫情开始出现乃至迅速蔓延的关键窗口期,正是武汉市和湖北省“两会”召开期。首先发声的李文亮医生,由于异常灵敏的专业嗅觉以及敢说真话的勇气而被媒体赞誉。相比李医生这样的专业人士的警觉,疫情中有关部门和政府官员对疫情的预判和发布显得较为迟缓,令整个国家和人民群众付出了惨重代价,也很大程度损害了地方政府的公信力。社会上充斥的虚假消息和谣言一时铺天盖地、真假莫辨。而中央对湖北省委主要领导干部的及时调整,是加强疫情最为焦灼和吃紧地区抗击疫情组织力量的果断措施,也是重塑地方政府公信力的有力举措。

      疫情过后,全社会都更需建设理性平和的包容心态。疫情爆发后,全国春运往年多达4亿人次以上的大规模流动几乎停滞,包括武汉在内的湖北全省各市州实行最严格的“封城”交通管制,全国其他各地的社会经济生活也处于最低限度的活动状态。面对每天飙升的新增确诊、疑似和死亡病例以及不期而遇的“隔离”生活,全国14亿人几乎都承受了极大的心理压力。而湖北6000多万居民在这场疫情危机中还背负了地域歧视等不应背负的额外心理负担。一时间,武汉人或湖北人成为“病毒”和“瘟神”的代名词,湖北省外的人避之犹恐不及。“武汉人的心理创伤,不是喊喊口号就能缓解的”。对于经历了重大突发公共卫生危机的人们,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同样重要,甚至更为重要。因此,疫情过后,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包容社会心态已成为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

      从1998年长江、嫩江、松花江特大洪水的抗击到2008年南方大范围雨雪冰冻灾害天气的救援,从2003年非典疫情的阻击到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的抗震救灾,我们经历了各种各样的重大自然灾害。但每一次的自然灾害,都没有打败坚强的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中华民族历史上经历过很多磨难,但从来没有被压垮过,而是愈挫愈勇,不断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多难兴邦,天佑中华。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科学部署下,紧紧依靠人民群众的人民主体作用的发挥正凝聚起抗击疫情的磅礴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正转化为抗击疫情的强大治理效能,中国这艘大船也一定会经得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蔓延的惊涛骇浪,再次劈波斩浪,奋力前行。

      (作者系西南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中国西部地方政府治理创新研究中心研究员)

    网站编辑:王 博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