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1-1.png
  • banner1-4.png
  • banner1-5.png
  • 1.jpg
  • “女包公”邓延华和她的“穷亲戚”
    发表时间:2018-11-30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字体:[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作者:李雪原

     

     

    邓延华(右一)与结对帮扶家庭的学生交流

     

    “要不是邓大姐,俺家哪能这么快就脱贫摘帽奔上致富路!”安徽省金寨县桂花村去年已脱贫的贫困户於孝运乐得合不拢嘴,逢人便说。

    於孝运口中的邓大姐,就是金寨县纪委监委派驻县扶贫移民局纪检监察组组长邓延华。

    在群众眼中,她是可亲可敬可信、真诚善良的邓大姐;在亲戚和同事眼中,她是六亲不认、不怕得罪人的“女包公”。2015年至今,邓延华共走访贫困户800余户,结对帮扶4户,帮助解决孩子上学、残疾救助等实际困难。今年3月至8月,她作为金寨县委第三巡察组组长,对4个乡镇22个村开展村级扶贫领域巡察,共发现问题198个,问题线索17个。

    在脱贫攻坚路上,邓延华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纪检监察干部的忠诚与担当。

     

    “这都是纪检干部应该做的”

    “喂,是巡察组吗?”今年8月的一个晚上,正在某镇巡察的邓延华正准备休息,突然接到一个陌生男子的电话。

    “是的。请问你……”邓延华话没讲完,就被打断了。“你们是真查吗?”听语气,对方来者不善,明显带有不信任的情绪。

    “对每一个问题线索我们都会认真核实,欢迎你为我们提供可靠的问题线索。”邓延华真诚地解答。

    “那好,明天下午三点我们见个面。你一个人过来,不要带镇村干部!”对方急促地说完便挂了电话。

    放下电话,邓延华久久不能入睡。去还是不去?去,不知道对方情况真假;不去,这里面又隐含着群众对巡察组沉甸甸的信任。最后,邓延华做出了决定:“去!哪怕他没有什么真凭实据,也一定要去!不能辜负群众的信任!”

    第二天,邓延华只身一人打车前往约定地点。

    金寨县位于大别山麓,盘山路尤为常见,蜿蜒盘曲的山路沿着山脚的青色一路延伸,虽然风光旖旎,但也异常险峻。

    “不好!”司机突然踩住刹车、拉紧手刹,因前几天暴雨,路上泥泞,车子在S型山路一个急转弯处,原地转圈打滑并开始向后倒溜……眼看情况危急,邓延华快速跳下车,疾步跑到路边抱起一块大石头堵住后车轮,车子总算停了下来。

    “不能再往前开了!”司机担心安全要求返回。

    “群众把我们看作希望,我们决不能让群众失望。”邓延华暗暗拿定主意,让司机驾车返回,自己徒步前往。

    果然,刚到三点,对方的电话就打来了:“你怎么没来啊?”

    “对不起,车子打滑,我半途下车走来的,麻烦你等我一会。”

    当举报人看到气喘吁吁赶到约定地点的邓延华,焦虑顿时化作感动,他激动地握着邓延华的手连声说:“没想到,真的没想到,我以为你不会来的!没想到还是步行过来的……”

    “这都是纪检干部应该做的。”邓延华看到举报人,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了地。

    目前,该举报人反映的村干部利用村民名义骗取危改资金的问题,已移交纪检监察机关,正在调查核实中。

     

    “要让一分一厘‘救命钱’都用在刀刃上”

    “怎么他家的公益林补助相对多些?”

    “或许是他家山场面积大些吧?”

    “会不会是虚报啊?”

    “这个是疑点,赶紧了解一下。”

    今年6月,邓延华在古堂村巡察,与巡察组的同事们比对该村惠民资金明细时发现,该村党支部书记吴某的公益林补助比大多数人都高。

    带着疑问,邓延华先到林业站查找吴某的山场证,一核算,发现吴某补助金额与山场证面积果然有出入。

    在邓延华印象里,古堂村村书记吴某“平头,方脸,中等个头,面容憨厚,说话不紧不慢,心眼不多。”但她清楚:“不能以貌取人,要让事实说话,任何蛛丝马迹都不能放过。”找到证据后,邓延华对吴某有了新的认识。想起吴某曾无意中介绍,近几年农业保险费都是由村里垫缴,然后从理赔款中扣回垫付款。

    “在这个环节上会不会有截留、侵占的可能呢?”

    邓延华对村里农业保险理赔500元以上的农户进行走访调查,果然发现了其中的猫腻。原来,吴某在收取农户农业保险费时,有意多收,还虚报本户受灾面积,套取资金占为己有。

    到了与吴某正面交锋的时候了。一开始,吴某装聋作哑,一问三不知。邓延华耐心宣讲党的政策,阐明利害关系。没想到吴某一改憨厚面容,恶狠狠地指责邓延华不理解村干部工作难处,辩解自己是清白的。面对难啃的骨头,邓延华严厉地说:“基层工作是很辛苦,但不是做违规违纪事情的理由!”说着,她把林业站提供的山场证和资金发放统计表拿给他看。吴某一愣,说不出话来,脸上豆大的汗珠直往下掉。知道没有办法抵赖了,吴某才开始交待事情的原委。原来在分户打卡造表时,他发现分户后的数字与县林业部门认定的数字有出入,认为没有人会发现这个问题,于是打起了歪主意,将多余的面积放在了自己名下。

    “唉,是我一时糊涂,贪小便宜。”吴某涨红了脸,“从2013年到2017年合计多享受公益林补助4100元,我回去就上缴。”

    “农业保险是怎么回事?”邓延华紧追不舍。

    “找每个农户交保险费很难,是我先垫付,等保险公司理赔后,再从农户手中收回垫付的钱。”吴某依然心存侥幸。

    “你看看这些人是不是熟悉!”邓延华给了他一份名单。

    吴某再次傻了眼,只好老老实实地回答:“是的,我从他们手上收过钱,从2013年以来,一共多收2200元。”

    第二天下午,吴某和另外两位村干部将多收的农业保险理赔款近万元主动上缴给了组织。

    “年终考核时,你要求转岗吧,这么干下去,得罪人啊!”有亲戚朋友劝邓延华,她却回应说:“这是我的工作职责,就是要让每一分一厘‘救命钱’都花在该花的地方、用在刀刃上。”

    前年,邓延华得知自己的亲大哥因患癌症被评为贫困户后,明确告诉大哥这不符合规定,并劝其主动退出。尽管大哥理解了,但嫂子很不理解,认为邓延华是“怕影响升官”。也因此,邓延华又多了一个“六亲不认”的名号。

     

    “困难群众的事就是我的事”

    两年前,39岁的於孝运和妻子因缺技术、无技能,生活困难。两人还有严重的重男轻女思想,整天对着两个女儿唉声叹气,时常争吵生气。

    去年,邓延华与其结对帮扶后,通过家访等渠道很快找准了症结。

    “扶贫先扶志!”邓延华为於孝运夫妇脱贫“问诊把脉”,开出“激发内生动力,引导学习就业技能”这样“一味药方”。

    她一边通过无数次的家访、无数次的促膝谈心,鼓励两人振作精神,培养好两个“小棉袄”;一边积极帮助两人联系机构学习技能、寻找就业机会。2017年,邓延华联系了一家装潢公司,推荐於孝运去学油漆。如今,於孝运已成为技术工人,每月收入4000多元。妻子也不甘示弱,学习做服装,现在已成为村里服装厂的技术能手。

    就这样,於孝运的日子一天比一天红火起来。去年,於孝运已顺利脱贫。为了确保他能稳定脱贫,邓延华至今仍坚持每月至少一次家访,询问工作生活情况。“有什么问题需要解决吗?”“现在工作怎么样?”

    “邓大姐比我的亲大姐还亲!”在於孝运的眼里,邓延华早已是自家人。

    “困难群众的事就是我的事!”几年来,邓延华把帮扶的贫困户当作亲戚一样走动。去年,邓延华的孩子高考结束,邓延华就带上他一起去看望贫困户。

    戈登国是邓延华的帮扶对象,与妻子均为残疾,两个女儿也在上学,系因残因学致贫。“邓大姐真的没把我们当外人。”戈登国看到母子俩一起来,非常高兴,大女儿热情地张罗着做饭给他们吃。

    “怕给他们添麻烦,但这也是一个与他们近距离交流谈心的好机会。”吃饭的过程中,邓延华聊起自己当年是如何克服困难上学的,勉励戈登国的两个女儿好好读书,做对社会有用的人,并把带来的课外书赠送给她们。

    没承想,戈登国小女儿事后给邓延华写了一封信。

    “尊敬的邓阿姨,您给我们的是那份亲人般的温暖……那天您向我们讲述了少时求学的事情,我听了非常震惊,在心里播下了种子,我立志要成为您那样的人,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收到这封信,邓延华感动得热泪盈眶:“现在教育扶贫政策好,今年戈登国茶叶收入7000多元,理发收入7000元左右,公益岗位收入6000元,4个人的低保10000多元,还有光伏发电、一亩园分红等政策,平均每人收入9000多元。2018年他们脱贫肯定没问题。这封信是对我的最大鼓励和鞭策。”

    (责任编辑:曾龙)

    网站编辑:唐明涛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