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1-1.png
  • banner1-4.png
  • banner1-5.png
  • 1.jpg
  • 青铜峡人:一甲子的薪火相传
    发表时间:2018-09-03 来源:光明日报
    字体:[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作者:宋喜群 李慧

     

    天下黄河富宁夏,九渠魁首青铜峡。

      作为“塞上江南发源地”,秦渠、汉渠、汉延渠、唐徕渠、七星渠等引黄古渠系由青铜峡而发,密织如网,贯穿了整个宁夏平原,滋养着沿岸的广阔大地。

      1958年,黄河流域第二座水利枢纽工程青铜峡拦河大坝开工建设。1960年,建设者们在青铜峡黄河上修筑了一座高42.7米、长697米的拦河大坝,并同时建成了装机30.5万千瓦的中国第一座闸墩式水电站,形成了一座容量为600万立方米、回水5公里的峡谷型水库,形成了集发电、灌溉、防洪于一体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

      青铜峡拦河大坝的建成,开启了宁夏回族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征程,造就了青铜峡市这颗“塞上明珠”。而青铜峡水利枢纽工程则见证着古峡岁月沧桑、多彩辉煌的发展历程,承载着几代人建设美好家园的夙愿与梦想。

     

    一腔热血 高峡出平湖

      六十年,一个甲子的轮回。

      作为与宁夏回族自治区同龄的大型工程,青铜峡大坝的一代代建设者,用他们的青春、奋斗与奉献,谱写着青铜峡的壮美诗篇。

      罗秀明老人是土生土长的青铜峡人,1937年出生的他,从小就跟随父母在家务农。“那时候,每年春天要开始准备引水灌溉了,黄河两岸人山人海,都是为了打坝引水,干活的人每天都是一身泥土,收成却有限,毕竟还是靠天吃饭。”罗秀明告诉记者,大坝开工时,自己还不到20岁,从那时起他就把自己的一切都交给了大坝。和他一样常年在水下工作的工友,关节都不好。罗秀明的一个儿子因公殉职,三个儿子至今还都坚守在青铜峡最艰苦的岗位上。

      大坝的建设给宁夏带来的巨大变化,罗秀明更是有着切身感受。青铜峡水利枢纽工程的建成,结束了宁夏平原两千多年来无坝引水灌溉的历史。大坝的建成,减少了黄河宁蒙河段冰凌的危害,让宁夏引黄灌区成为全国稳产、高产的商品粮基地。

      李亚南是黄河水电宁电分公司青铜峡水电站财务部党支部书记,也是青铜峡水电站的“二代”工作者。她的父亲李德天1958年从当时的长春水电学院毕业,1960年从北京正式调到宁夏参加青铜峡大坝建设,生前曾担任过青铜峡水电站发电厂厂长。

      谈到父辈们的创业和奉献,李亚南热泪盈眶。在李亚南的童年记忆中,父亲总是很忙,尤其是在每年汛期的时候,他在家的时间就更少了。年幼的她,经常要从家里到水电站给父亲送饭。“汛期一到,随时都有可能发生紧急情况,根本回不了家。”李亚南说。

      青铜峡大坝的设计总工程师万宗尧40多岁就英年早逝。在李德天的主持下,人们把万宗尧的墓迁到了青铜峡。如今,每年清明节,李亚南都会去给万宗尧扫墓,近几年她更是有意识地带上孩子一起去。她告诉自己的孩子:“姥爷说了,咱们要永远记住这个爷爷。”在无尽的缅怀和回忆中,青铜峡充满了力量感与时空感。

     

    薪火相传 精心聚精神

      作为党支部书记,李亚南经常会给支部的年轻人讲讲老一辈们的奋斗历程。在李亚南看来,铭记老一辈的故事,是公司的财富,而这种奋斗精神也需要一代一代薪火相传。

      青铜峡人就是这样,秉承着前辈们的奋斗和奉献。今年八月,大型原创眉户现代剧《青铜峡》在宁夏人民剧院首演,生动再现了当时大坝建设者们如何克服种种艰难险阻,建成青铜峡水利枢纽工程的峥嵘岁月,吸引了很多青铜峡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设者和他们的家人前来观看。

      谢剑锋是青铜峡水电站运行分部唯一女性副值长。1993年,21岁的她走上工作岗位,那一刻起她下定决心:一定要通过学习,掌握过硬的技术本领。那时候的她还只是一名实习生运行值班员,尽管所学专业对口,但当看到密密麻麻的控制线路、厚达半米多的系统图纸时,谢剑锋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责任。

      凭着一股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的钻劲,谢剑锋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工作中,碰到技术难题,就虚心向师傅请教,并时刻留心观察师傅的一招一式。她的身影经常在现场设备旁出现,同事们开玩笑说她是“风一样的女子”。

      谢剑锋告诉记者,“三查法”是她攻克技术难题的关键法宝——查系统、查图纸、查数据。而脚勤、手勤、嘴勤、脑勤,让她从一名值班员迅速成长为班组带头人,引领她先后获得宁夏电业工会“巾帼建功标兵”、黄河水电公司“优秀女职工”等荣誉。

     

    精益求精 点滴成伟业

      担任副值长以来,谢剑锋每天总是先于其他人到岗,查看设备缺陷,了解运行情况。她在掌握安全生产状况的基础上,布置安排每天的运行生产工作和安全措施,有效地杜绝了误操作事故的发生,提高了运行操作的可靠性。同时,她有意识地加强班组人员反事故处理能力,有针对性地进行反事故演习,还要求班组成员严格恪守运行值班员的职责,在操作时始终坚持精益求精,举一反三,“在巡回检查时一定要走到、看到、摸到,这样才能发现机组的大小缺陷”。

      功夫不负有心人,仅在3月份,该组班员就接连发现各类设备缺陷,其中重大设备缺陷三次。正是因为这样精益求精的工作精神,才让这个发电50年的电站经受住了一次又一次黄河洪峰来袭的考验。

      对宁电分公司的职工而言,洪峰的来袭就像一道指令,让他们严阵以待,更让他们各司其职,团结协作,全力迎战洪峰。一波一波洪峰的到来,给河面带来了大量的漂浮物,堆积和附着在拦污栅上,影响了泄洪和机组的运行效率,严重威胁机组安全运行。

      险情就是命令,清污就是责任。检修公司宁夏项目部调集技术人员严阵以待;维护分部抽调各班组精兵强将组成清污突击队蓄势待发清污;办公室将管理人员分成两班随时等待支援,每个人都换上工作服,分成四班倒,24小时不停地鏖战在清污第一线……

    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青铜峡人把毕生的情感都倾注在这里,守护着大坝,创造着辉煌。

    (责任编辑:曾龙)

    网站编辑:唐明涛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