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政绩染“疾”
阎岩
全国组织部长会议强调,以正确政绩观推动高质量发展。政绩观是否端正,不仅影响干部个人成长,更关系事业发展、人民福祉。要教育引导广大干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既做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也做为后人作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以政绩观这面镜子映照为民初心,汇聚起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
思想铸魂,防治政绩庸懒症。一些干部执行政策慢半拍、改革攻坚绕着走、矛盾问题“踢皮球”、服务群众“打太极”,究其根源,是党性原则不强、宗旨意识不牢。要把“学思想”贯穿始终,引导干部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重要论述,深入开发“政绩观案例库”,把践行正确政绩观的生动实践变为干部教育培训的鲜活教材。要推行“一线墩苗”计划,组织干部到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重点领域挂职锻炼,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中深化宗旨意识。要为干部“抽懒筋”、添动力,通过树牢用人风向标、营造争先大环境,让“太平官”“逍遥官”坐不住,通过落实“三个区分开来”,为干部担当作为卸下思想包袱。
制度塑形,防治政绩冲动症。实际工作中,有的干部频繁换赛道,不一以贯之;有的急于出成绩,不精细谋划;有的盲目铺摊子,不量力而行;有的一味重显绩,不长远规划。以上种种,均是政绩冲动症的表现。要构建全周期管理体系,在考核维度上,设置“发展质量指数”“民生改善系数”等多元化指标;在考核周期上,实施“短期评估+长期跟踪”相结合的动态机制,对重大项目建立全生命周期评价制度,探索建立政绩追溯机制,常态开展离任干部“回头看”,对好大喜功大搞显绩、忽视潜绩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依规严肃处理。要深化素质提升工程,聚焦推动改革创新、提高开放水平、促进共享发展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切实提升干部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的能力,引导督促干部遵循科学规律办事、依据制度规范履职、脚踏实地推动发展。
锤炼作风,防治政绩虚浮症。业绩都是干出来的,若一味重形式轻内容、重虚功轻实效,必将因经不起实践检验而“翻车”。要坚决向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亮剑,通过实地督导、明察暗访、专项检查等方式,充分吸纳领导同事、服务对象、基层群众等群体的意见建议,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建立政绩观偏差预警模型,采取常态提醒、端口前移等手段,将干部政绩观偏差问题控制在源头、发现在苗头、遏制在念头。要保持高压态势,整合纪检监察、审计、媒体等监督力量,常态开展“政绩观体检”专项行动,重点查处“面子工程”以及“数字造假”“指尖落实”等行为,坚持不懈盯好“关键少数”、深化警示教育、强化权力制约,及时有效防止出现政绩观错位问题。
网站编辑:王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