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黄旭华:“耕海踏浪”织就“强国梦”
近日,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核潜艇研究设计专家黄旭华因病去世,享年99岁。作为中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黄旭华隐姓埋名“铸重器”,以年华书写奉献,以实干恪守初心,以坚持织就“强国梦”,为我国核潜艇事业的发展倾其所有、殚精竭虑,用一言一行诠释了何为“心中有理想,肩上有担当”。广大党员干部当以黄旭华为标杆,甘于奉献、敢于斗争,以时不我待的责任感、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笃行不怠、奋楫争先,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添砖加瓦。
立稳干事创业“风向标”,守初心、践使命,以“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实干精神织就“强国梦”。“落后就要挨打,贫穷就会受制于人。”20世纪50年代后期,面对当时核垄断大国的威胁,毛泽东同志掷地有声地说:“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这在黄旭华心中埋下了一粒种子:一定要让中国拥有自己的核潜艇。从“0”到“1”,是破土而出、震古烁今的史无前例,但其艰辛程度却是难以想象的。面对国外的层层封锁,黄旭华带着团队用算盘、计算尺等简陋工具,经过一次次的推演、一次次的模拟,攻克了一系列难题,为中国第一艘核潜艇的研制开辟出一条光明航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长征一号核潜艇的成功入水,少不了黄旭华的苦心钻研,少不了无数次失败的积累,广大党员干部要有“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韧劲,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做到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绝不能有“不愿斗争、不敢斗争”的畏难心理,要牢记“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铮铮誓言,在斗争中练就硬脊梁、铁肩膀、真本事,用“中国心”扬“中国志”。
擘画担当作为“新蓝图”,敢挑担、挑重担,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精神织就“强国梦”。“试问大海碧波,何谓以身许国?”人民海军向海图强,砥砺深蓝,底气何来?中国核潜艇从无到有,成功入水,何其艰难?赫鲁晓夫在回忆录中有这样的话:中国想研制核潜艇,简直是异想天开。没有可借鉴的设计经验,缺少参考图、技术资料以及核潜艇的技术标准……但办法总比困难多,黄旭华带领团队攻坚克难、迎难而上,从未轻言放弃、从未心生退缩,作为总设计师,处处身先士卒,坚持参加每一次试验,只为早日造出属于我们自己的核潜艇。无谓年龄,不畏风险,于荆棘中摸索,在风浪中成长,历尽千辛万苦,造就了如今屹立不倒的“海上利器”,这靠的是黄老矢志不渝的坚守,靠的是“不怕牺牲、舍生忘死”的责任担当。不为名利、不图虚名,广大党员干部要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责任与担当,敢于在波诡云谲、波澜壮阔的道路上,过了一山再登一峰,跨过一沟再越一壑,真正做到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去,努力成为党和国家各项伟大事业的“排头兵”。
唱响踔厉奋发“最强音”,有理想、肯吃苦,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奉献精神织就“强国梦”。少壮离家“花甲”归,从青丝到白发,黄旭华舍“小家”为“大家”,把个人的“小我”融入到祖国的“大我”,扎根科研一线,将自己的青春与热血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祖国的海洋事业,用坚定的信念开启了“耕海踏浪”的伟大征程。1988年初,404号核潜艇准备开展深潜试验,面临巨大风险,参试人员心情忐忑甚至有人写下遗书,而当时已经64岁的黄旭华无所畏惧,决定亲自参与深潜,最终成功完成预定的深潜试验,他也成为全世界第一位参与深潜试验的核潜艇总设计师,创造了中国人民海军潜艇史上首个深潜纪录。回顾百年党史,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的发展,正是靠着千千万万个“黄旭华”,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奉献自我。广大党员干部要厚植“位卑未敢忘忧国”的家国情怀,立志为党成才、为国奉献,始终把强国复兴、人民安康挂在心尖、放在心头,想国家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时刻准备着冲锋向前,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创造出不负时代、不负人民的“时代佳绩”。
擘画担当作为“新蓝图”,敢挑担、挑重担,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精神织就“强国梦”。“试问大海碧波,何谓以身许国?”人民海军向海图强,砥砺深蓝,底气何来?中国核潜艇从无到有,成功入水,何其艰难?赫鲁晓夫在回忆录中有这样的话:中国想研制核潜艇,简直是异想天开。没有可借鉴的设计经验,缺少参考图、技术资料以及核潜艇的技术标准……但办法总比困难多,黄旭华带领团队攻坚克难、迎难而上,从未轻言放弃、从未心生退缩,作为总设计师,处处身先士卒,坚持参加每一次试验,只为早日造出属于我们自己的核潜艇。无谓年龄,不畏风险,于荆棘中摸索,在风浪中成长,历尽千辛万苦,造就了如今屹立不倒的“海上利器”,这靠的是黄老矢志不渝的坚守,靠的是“不怕牺牲、舍生忘死”的责任担当。不为名利、不图虚名,广大党员干部要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责任与担当,敢于在波诡云谲、波澜壮阔的道路上,过了一山再登一峰,跨过一沟再越一壑,真正做到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去,努力成为党和国家各项伟大事业的“排头兵”。
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市委组织部 李伟
网站编辑:王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