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 | 胡同咖啡的味道
本报记者 何忠国
小年的北京,多了一些寒意,却也掩不住日渐升腾起的新春气氛。走进宫门口东西岔胡同,满眼是高高挂起的大红灯笼,浓浓的年味扑面而来。北京有众多胡同,看似寻常,但每一条胡同都藏着不一样的历史和文化记忆。宫门口东西岔胡同入选2022年十大“北京最美街巷”,是体验老北京厚重历史的“网红打卡地”。在胡同里漫步,JM、萤火虫、Muse、福咖啡……随处可见的咖啡馆星罗棋布,点缀在这条街巷中,为老北京的胡同风情增添了一些现代感,吸引我流连驻足,忍不住想要品一品咖啡的味道。
宫门口东西岔胡同位于白塔寺历史文化街区,历史上为朝天宫山门御道。宫门口以朝天宫而得名,其地在元代为天师府,明代天启年间毁于大火。后居民在朝天宫遗址上修建房屋街巷,逐渐形成了如今不规则的骨架和肌理。宫门口的南端分为东西两岔,北行不远两岔合一、合而再分,故名宫门口东西岔胡同。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东西岔胡同是老北京盛极一时的买卖街,胡同里茶馆、酒馆、饭铺林立,当年的烟火气是这里老居民挥之不去的记忆。七八十年代,随着人口增加,胡同内部自建房加盖,机动车数量增加,公共空间缺失、文化展示匮乏、市政承载能力不足、停车杂乱、业态低端无序等问题严重影响了胡同的风貌。
近年来,北京市加快推进背街小巷环境精细化治理。2020年,西城区开启了宫门口东西岔胡同保护更新工作。方寸之间的治理,需要平衡好历史文化名片的保护传承和居民群众的诗意栖居。在保护传统风貌和老北京胡同文化的前提下,让旧胡同焕发新生和活力,提升胡同居民的生活质量,是东西岔胡同改造的重心。这次胡同保护更新,秉承“微修缮、微更新”的理念,注重街区整体规划、系统改造。伴随外立面更新、电力架空线入地、电表线箱整理、排水系统改造、道路景观改造提升,逐步呈现出和谐有序又和而不同的胡同风貌。在提升硬件的基础上,同步实现业态升级,引入特色、潮流、标志性餐饮文化业态,原来那些业态同质化严重、时常占道经营的杂乱景象,代之以全新的面貌呈现。
作为金融街的配套服务区,东西岔胡同的更新改造实现了与古都风貌相吻合,打造可休闲社交、打卡拍照、消费驻留的场所的目标。胡同更新以来,连续两年举办“东西岔美食节”,又先后举办了“东西岔咖啡节”、冯唐“我是猫”画展等活动,以白塔为元素的餐饮、社交、体验多元消费模式和场景正逐步形成。“旧貌换新颜,古韵呈新风。”正是在这样持续不断的城市更新中,一间间颇具文艺范儿的咖啡店进入了静谧宽敞的胡同里,闪现在古朴典雅的青砖灰瓦间,仿佛一夜间突然呈现在人们面前。
咖啡馆的兴起,丰富了人们的社交生活,也深刻影响着城市文化的发展。在年轻人眼里,喝咖啡逐渐成为品质生活的象征。咖啡馆变成都市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一种富含历史韵味与现代活力的文化符号,与老北京的胡同融为一体,竟也毫无违和感。坐在老北京的胡同里喝咖啡,会有一种不一样的感觉。品一口咖啡,抬头望去,眼前是庄重古朴的白塔寺,有历史的沧桑感,有文化的品味感,有时代的画风感,亦有些许烟火的味道。
胡同里各式各样的福字已贴起来,浓浓的年味在胡同里蔓延开来。走出咖啡馆,不经意看到墙上刻写的三列字:“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高高挂起的大红灯笼,仿佛在诉说着历史的故事:元代的天师府、明代的朝天宫、清代的建筑街巷……漫步胡同,感受历史与现代的穿越,感悟一个时代的变迁。
网站编辑:王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