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 主管

《党建》杂志社 主办

党建网 > 思想理论 > 党建论坛 >
党建网 > 思想理论 > 党建论坛 >

书写新时代网络育人的璀璨篇章

发表时间:2024-11-15 来源:中国教育报
吴满意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不断拓展实践育人和网络育人的空间和阵地。推进网络育人工作,是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要之举、应行之策。拓展网络空间,提升育人实效,赢得青年是目标,环境美化是基础,语言点化是关键,体系优化是重点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互联网发展,深刻洞察网络已成为广大青少年学习生活的重要空间,强调要提高网络育人能力,扎实做好互联网时代的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和意识形态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不断拓展实践育人和网络育人的空间和阵地。推进网络育人工作,是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要之举、应行之策。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断为推进网络育人工作提供了科学指导和根本遵循。
 
赢得青年是提升网络育人实效的目标
 
网络空间是意识形态斗争的主战场、主阵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得网络者得天下”,“谁赢得了互联网,谁就赢得青年”。占有网络、强化育人、赢得青年的重要性体现在:
 
赋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网络传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网络空间已经成为人们生产生活的新空间,那就也应该成为我们党凝聚共识的新空间。”保持理论上的清醒,才能做到政治上的坚定。拓展网络阵地,强化育人实效,就是要有力有效传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释放科学理论的导航定向功能,让主旋律、正能量、新思想溢满网络空间,拥抱青年,赢得未来。
 
赋能新质生产力与新型生产关系协同发展。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变动的核心问题是人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互联网发展给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带来的变革是前所未有的”。因而,借助新手段,供给新内容,有效引导好青年,全面培育符合新征程要求的时代新人,利于当代中国新质生产力和新型生产关系生成和发展,利于打造国家发展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
 
赋力新的文化生命体成长。在各种文化现象喷涌下,何以在繁杂的网络文化丛中守住我们的魂脉和根脉?唯有准确把握网民的身心特点和网络传播规律,关注关心关怀青年实际诉求,强化网络价值观的正向引导,用心建构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才能德润人心、开慧增智,以网化人、以数育人,绘制好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新图景,持续巩固文化主体性,呵护好当代中国新的文化生命体,并使其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
 
赋质高水平人才培养。当今时代,网络空间日益成为青年的聚集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在哪里,思想政治工作重点就在哪里。”网络虽有弊端,但也拓展了育人空间,丰富了教育资源,为因材施教和学生个性化发展提供了可能。随着网络和教育的深度融合,网络育人功能更充分、有效地发挥,将为建构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准备新的条件。
 
净化环境是提升网络育人实效的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互联网突破了课堂、高校、求知的传统边界”。互联网所形成的网络空间,是青少年的重要“生存空间”。网络空间是物理、技术、关系和精神文化等元素的集合体。因而,净化网络,有助于提升育人针对性和实效性。
 
简化网络空间的技术程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进一步推进数字教育。互联网之所以普及,就在于它的低门槛甚至零门槛。只有简化程序、简便操作,才能老少皆宜、借网而生。程序简则空间大,环境美则育人强。全面推进网络强国建设,需要人们娴熟应用数字技能,更需要互联网企业提供便捷高效的应用程序,确保扩容增量、网络畅通。
 
强化网络空间的社会关系和秩序。网络空间存在因网结缘的诸多关系以及由此形成的秩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许多错误思潮也都以网络为温床生成发酵”,强调“网络空间与现实社会一样,既要提倡自由,也要遵守秩序”。广大青年网民纷纷从传统规约中脱嵌,在“搭子”关系中重塑自我,在多样态的共同体诸如“粉丝”、“饭圈”等的关联中,展示有别于以往的存在状态和姿态。这种状况不仅冲击着传统现实社会秩序和人际关系,也化生出网上社会秩序。因而,强化网络社会关系的正向引导和维护新秩序的良性运行十分重要。
 
净化网络空间的供给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不断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信心,立报国强国大志向、做挺膺担当奋斗者。习近平总书记提醒我们,“传统教育引导方式面临网络新媒体的挑战”,“要牢牢把握舆论主动权和主导权,让互联网成为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最大增量”。网络空间面临各种冗杂信息和虚假乱象的挤压,谣言、暴力、欺诈等问题频发。因此,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过滤好信息传播内容,增大符合主流意识形态需求和广大网民诉求的精准内容供给,确保知识生产和价值导向符合规律性、目的性。
 
语言点化是提升网络育人实效的关键
 
信息化使教学关系发生了革命性变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整合网上教育教学资源,把我们要讲的道理、情理,把我们要讲的现实、事实,用学生喜闻乐见的语言、易于接受的方式呈现出来。”这一重要论断启示我们要利用语言的特殊力量,做好青年学生的思想工作。
 
发挥语言的感染力。语言是思想的载体。用科学理论培养人,用正确思想引导人,就需要以富有感染力的言说抚平代差,弥合政治话语、理论话语与生活话语之间的缝隙。因而,要充分信任青年,热情关心青年,严格要求青年,通过接地气、冒热气和充满爱的通俗话语,以情动人、以情育人、以情化人,有效引导青少年网民形成正确的道德认知,进行自觉的道德养成,投身积极的道德实践。
 
发挥语言的感召力。在数字化生存、网络化发展和智能化推进的大背景下,提升网络育人的针对性和亲和力,施教者就不能不呈现出塑人的志气、育人的骨气和立人的底气,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在师生交往中以富有感召力的话语引导学生主动接受,在心中埋下真善美的种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发挥语言的感化力。友善、和蔼、诚恳的语言能赢得青少年网民的信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尊重学生的个性,理解学生的情感,包容学生的缺点和不足,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长处和闪光点”。这一殷殷叮嘱,饱含着习近平总书记关心关爱青年的博大情怀和炽烈情感。我们要充分利用数字技术,深入挖掘青年的兴趣爱好,设定智能算法推荐路径和策略,重构、强化算法推荐场域的主流价值观引领功能,在人机协同、跨界融合、共创分享的智能时代增强社会主义主流话语的感化力。
 
体系优化是提升网络育人实效的重点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这一重要论断为教育强国建设指明了方法路径,启示了网络育人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要拓展网络空间和阵地建设,全面全力全速推进网络育人工作体系全链条对接、全域化推进、全景式呈现、全时性运转和全程性调控,优化工作体系。
 
优选技术的可供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根据不同网络平台、不同网络社群的特点制定专门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案,形成有的放矢的新媒体矩阵。”在网络空间拓展的前提下,技术可供性着力解决育人内容的生成流程,创新育人的媒介形态,使屏对屏的交互叙事更具传情、致意意味,集结在场和临场,集合离场和缺场,集成全息情境,完成育人流程再造。
 
创优管理体制机制。必须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坚定不移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为此,各级管理部门要以钉钉子精神抓紧部署、抓好工作落地见效。创新创优管理体制机制,梳理到位、治理到场、管理到岗,多轨道协同、多线程协作,营造清朗网络空间,提升育人效率效能。
 
创制新形态教材。敢作善制网络育人的数字化教材,是出实招见真效的重要环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教材工作,指出“教材建设是育人育才的重要依托”,强调“教材内容还不够鲜活,针对性、可读性、实效性有待增强”,“要创新教材编写、推广、使用体制机制”,等等。系列重要论述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要加快网络思政教材建设,下真功夫花大力气加大线上线下育人一体化的耦合力度,用极大热情创制切合教育强国建设需要、符合新时代青少年网民特点、契合新技术发展态势的新形态育人教材,真正用心用情用力营造网络精神家园,赢得青年,赢得未来。
 
(作者系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人才支持项目[22VRC167]成果)
 
网站编辑:王寒
党建网出品